•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栖霞区实验小学校训解读

浏览数量:952     作者:吴欣妍     发布时间: 2020-06-17      来源:本站

【校训】

mmexport1575621033934.jpg

【校训解读】

“惟精惟一”语出《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元;李道纯《沁园春赠圆庵蒋大师》词:“日气日神,惟精惟一,玉莹无瑕天地归。”精:用功精深;一:专心。“惟精惟一”意在告知师生只有把心静下来专精于一件事,才能把事情做的最完美! 

“至真至善”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方法。学理在于求真,事理在于求善。“至真”就是要追求真理、学做真人。“至善”是指一种最高的道德境界和道德追求,旨在要我们善待万物、追求和谐,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真至善”就是把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与善待自然、追求和谐的人文精神相结合,是做学问与做人的最高境界。“至真至善”,意在告知师生要具备一种永不止息、创新超越的进取状态和对完美境界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

mmexport1575621037117.jpg

尧辰路校区陶行知像


mmexport1575621040057.jpg

尧化街校区陶行知像


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地处南京市栖霞区尧化门,拥有尧辰路、尧化街、尧佳路、尧和路和前塘路5个校区,其中尧辰路主校区占地面积为26610平方米。

mmexport1575621042608.jpg

尧辰路校区


mmexport1575621047866.jpg

尧化街校区


mmexport1575621050936.jpg

尧佳路校区


mmexport1575621053673.jpg

尧和路校区


mmexport1575621056396.jpg

前塘路校区(规划中


学校创建于1912年,1927年成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实验学校。1997年被栖霞区人民政府确立为栖霞区实验小学。

截止2019年,学校有教职工360位,学生5048人。有江苏省特级教师1人,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4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5人,栖霞区学科教学带头人19人,栖霞区优秀青年教师12 人。拥有正高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 20人,拥有研究生学历教师39 人。

mmexport1575621058840.jpg

江苏省特级教师


彰显学校办学新特色。学校一直秉承、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秉持“惟精惟一、至真至善”的校训,倾力建设至善的环境、课程、教学、教师、管理,着力打造“知真求真,知善求善,知美求美”的行知特色文化,彰显学校“至善”办学特色,培养“行知兼善,爱满天下”的至善学子。

mmexport1575621061428.jpg

学生舞蹈在市区屡获殊荣


拓展学生发展新空间。学校充分利用毗邻栖霞区图书馆、文化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场馆的优势,汇集国家级新港开发区、社会资源,开发实施了网络阅读、机器人、游泳、足球、管乐等一批特色课程,举办了学校年度师生绘画展、国际音乐节,“校长杯”游泳、足球、啦啦操、围棋、篮球比赛,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mmexport1575621063657.jpg

足球嘉年华


mmexport1575621066415.jpg

国际音乐节


mmexport1575621068820.jpg

游泳社团


mmexport1575621071208.jpg

啦啦操社团


mmexport1575621075342.jpg

学生参加机器人竞赛活动


mmexport1575621077846.jpg

中日友好文化年之青少年围棋交流活动 


增添学校发展新动力。学校办学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学校办学精致化、特色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成立教师发展导师团,邀请特级教师、教育名家走进学校,培养教师,指导教学,助推教师发展。

mmexport1575621081080.jpg

陈玉梅、袁甫名师工作室


mmexport1575621083789.jpg

巫新秋名师工作室


引进外籍教师,实现英语口语外籍教师授课全覆盖。国内外名校对接,在交流共享中,为学校发展注入新动力。坚持教学改革,“巫婆讲故事”“作文教学自能评改”“英语自然拼读”“数学DIY教学”,让学生感受更新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更加自主、充分地发展。

mmexport1575621086293.jpg

德国艺术家与学生同台演出


mmexport1575621088943.jpg

苏教国际外教活动日


mmexport1575621091208.jpg

巫婆讲故事


mmexport1575621093647.jpg

作文自能评改


推进家校融合共育“学校年度发展报告会”“学校年度家庭教育论坛”、家长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家长志愿服务团,融合家校力量,为学生创造全域的良好发展环境。创新教育集团管理发展新机制,实现教育集团内学校在共建、共享中高质量一体化共同发展。

mmexport1575621095956.jpg

年度发展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