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2882 作者:吴欣妍 发布时间: 2020-06-18 来源:本站
栖霞区实验小学的前世今生
文/王霞
2016年的八月初,南京持续高温,部分场所气温已超过40度。可就在这样炎热的天气下,南京市栖霞区的尧化门老街上,有一处工地,还在热火朝天地施工。
这是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老校区,为期两年的抗震加固兼翻新工程已进入尾声。九月,这里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师生们的到来。
生根百年,底蕴丰厚
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创建于1912年,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校。它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
在1929年04期的《职业与教育》上,有一篇《南京尧化门小学概况》,详细地介绍了这所学校的创建。
“本校创建于民国元年,原名江宁县第七学区第三国民学校,系单级编制。开学时学生仅八人,以尧化门土城头之城隍庙为校舍,时仅破屋三间,且半为庙祝神座,荒陋景象,不堪言状。”
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尧化门小学开始了自己的成长。
当时的校长叫高朝龙,他让庙祝徐为迁离了学校,增加了校舍,又带领师生们,把屋后的荒地开辟成校园。在学校教学和学生训练上,也力加改革。很快学校的各项事业就兴旺起来,学生增至三十九人。
可惜高校长在任未及一年就去世了。之后“继任者不甚得人,顿时减色”。
1918年,丁超调任尧化门小学校长。学校的校务得以继续整顿,开始蒸蒸日上。第二年,在丁超校长的带领下,学校扩大了规模,新建了第二进校舍五间,并开拓了学校的农场、体育场、桑园等。这一切都是丁超校长带领师生亲历亲为。
1923年,宋鼎接任校长,在前任丁超校长苦心经营的基础上,将学校打理得井井有条,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内有果树园、花卉园、竹园和葡萄园。在教室后面,还有一个种满花草的小公园,和一个运动场。
(《教育与职业》杂志1929年04期时任校长发表的文章,学校建校于1912年,学校建校于1919年系误传,特此更正)
当地乡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运动场。运动场位于道路的旁边,面积有4亩。随着各种运动器具的不断完善,运动场也成了附近农民的活动场所。每当夕阳西下,炊烟四起的时候,附近的农民,都要到运动场活动活动筋骨。
学校的发展,引来了社会各方面广泛的关注。1926年,学校得到陶行知先生和当时江苏省教育厅长江问鱼先生的指导和赞助,学校走上了顺利发展的道路。学校联合本乡农民,组织信用合作社、农民娱乐会,得到当地乡民的大力支持。1927年1月,学校被陶行知先生创办并任校长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特约为中心小学。到9月间,经由县教育局改为第一区江乘乡尧化门小学。1928年3月,学校改为江宁县尧化门实验小学。
趁势东风,茁壮成长
解放后百废待兴,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教育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昔日的尧化中心小学由南京八区接管。人民政府接管后,逐步改变和改造学校,增添校舍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增设了东杨坊、张化村两个分校,到1952年学校已经发展为9个班级,300多名学生,19位教职员工。这以后,学校先后隶属过大郊区、玄武区,后归栖霞区管理。学校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经常开展各种活动,狠抓教学经验积累,提高教学质量。到1965年,班级数已达11个,学生400余名,教室和办公室也得到扩建。
建操场、设花坛,绿化、净化、美化了校园环境“文革”以后,在各级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尧化中心小学得到了更快的发展。1977年,校址东迁到尧化门街221号,建起了二层楼房14间教室,另盖平房13间,校园占地面积达1.4万平方米。1984年,学校又新建教学大楼一座,配套建起了少先队活动室、教职员工阅览室、图书资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以及大型会议室等等。同时,校内。学校还拥有了钢琴、录像机、彩电、收录机和高亮度投影仪等教学器材和设备,促进了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小学毕业合格率达96。
之后的岁月里,不论社会如何变迁,学校一直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作为办学宗旨。“立内涵发展理念,达优质教育目标”,始终把陶行知生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传真知、动真情、做真师;学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凭借着以“学陶”为主题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学校获得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形成了学校的基本特色,1997年被确定为栖霞区实验小学,通过创建,又先后成为南京市实验小学和江苏省实验小学。
生枝散叶,蓬勃葳蕤
进入新世纪后,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6月,因国家征收土地,撤并了栖霞区红旗小学。栖霞区下曹小学改名为尧化流动人口子弟小学,成为栖霞区实验小学的子校。
2004年,学校又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需要,企业学校划归地方教育部门。尧化地区的中石化系统下属第二建设公司子弟学校、金陵公司烷基苯厂子弟学校,都划归栖霞区教育局,经过统一调整,撤并了烷基苯子弟小学。自此,大批高素质的厂办校教师,为实验小学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追求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品质的基础上,学校积极生成校园文化,凸显办学特色。区实验小学以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宗旨,以教学做合一为目标,培养学生会做人,会学习,会合作,在艺术、体育等方面逐步形成更为鲜明的办学特色。
到2005年,学校已有学生1400多人,34个班级。校内建成了20个专用教室,建有多媒体视听信息网络系统和电脑借阅图书系统,多媒体设备进入到每个教室,生均图书约30册,生活配套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雅、布局合理,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由于学校办学成效显著,先后荣获了南京市优秀家长学校、科技特色学校、市艺术特色学校、市体育特色学校、市足球重点学校、南京市艺术活动中心、省级绿色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优美校园、南京市教科研基地学校、个人课题优秀学校等多项殊荣,形成了以科技、体育、艺术为主的特色项目,实现了“办学条件现代化、管理水平争一流、教改实验上台阶、教育质量创全优”的目标,成为区内一所具备实验性、示范性的重点学校。
2007年,为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划拨地方的中石化二公司小学正式更名为“栖霞区实验小学分校”,成为栖霞区实验小学的分部。此时的栖霞区实验小学平添了一股强劲的有生力量。开始了新的腾飞。
在合理科学整合了教学资源后,分校和中心校一起迈上了新的征程。仅仅一年后,栖霞区实验小学就获得了省级优秀家长学校的光荣称号。2009年,学校又取得省级和谐校园的荣誉,并荣获2009年度南京市平安校园称号。
也是从2009年起,在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统领下,践行“知真行真,知善行善,知美行美”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为出发点,以加强教学研究、追求有效课堂为重点,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以构建生活德育体系为切入点,加强特色学科和开发校本课程为着眼点,积极推进学校的特色建设。
通过全员的努力,在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中,学校逐渐走出一条富有校本特色的发展之路。2010年4月,校舞龙队荣获第二届“陆家杯”江浙沪舞龙邀请赛铜奖;“舞动青春;走近青奥”南京青少年广场舞蹈大赛荣获少儿组金奖。同年5月,学校又荣获南京市第二届“书香校园”称号。经区县推荐、考核,栖霞区实验小学被市语委、市教育局认定为首批南京市中华经典诵读基地学校。
2011年4月,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被评为第二批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日新月异,造就栋梁
时日匆匆,栖霞区实验小学这棵大树日渐繁茂。2013年,区实验小学尧辰路新校区投入使用。漂亮的现代化建筑,优雅自然的校园环境,齐全的先进的教学设施,大大提升了尧化地区小学教育形象,满足了地区学生的入学需求。也是在这一年,尧化流动人口子弟小学得到了改造出新,更新了教学设备,改善了办学条件,为整个区域小学教育优质均衡奠定了基础。
三年来,小学招聘新教师和引进骨干教师23名,其中1名省特级教师。培养区级优秀青年教师11名,区学科带头人9名,市优秀青年教师2名,市区级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21%。整个教师队伍数量充足,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学科结构得到优化,队伍素质明显提升。
在此基础上,栖霞区实验小学又迎来了新的突破:与琅琊路小学合作办学,与长江路小学合作共建,充分利用两所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在办学理念提升、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水平提高、学校办学特色打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对接,提高了小学办学水平,加快了学校发展。
学校在传承办学文化过程中,确立了“师陶至善”办学特色,拟定了学校特色建设的路径。重点建设完成了“盛世龙鼓”“ e善陶园”两个区级特色项目。全力推进“师陶至善”特色学校和语文作文“自能批改”特色项目的建设。
近年来,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13年荣获区教学质量评估二等奖,2014年获区教学质量评估一等奖。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成果也位居全区前列。
2015年,学校完成了尧辰路校区校园环境建设,一个崭新的园林式校园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结语:
让我们把视线移回到即将投入使用的尧化门街221号老校区:一座民国风格宫殿式的砖红大门气派庄重。走进去,崭新的校园让人为之振奋:校区占地面积14251平方米。建筑总面积8078平方米,绿化面积3069平方米,运动场面积4800平方米。宽敞、优雅奠定了新校园的主格调。先进、完备的各项设施,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改造后的栖霞区实验小学尧化门街校区
今后,栖霞区实验小学全体教职员工,将在这里、在各个校区,脚踏实地,奋发进取,为实现学校跨越发展,丰富学校办学内涵,打造学校办学特色,塑造尧化地区小学教育品牌,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强区目标而继续努力。
(因历史久远,很多宝贵的照片遗失了,如果您有相关线索,请与学校联系!万分感谢! 联系人:袁老师13770829592 QQ:350371986 邮箱:3503719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