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至善实小】南京市栖霞区实验承办“跨学科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新样态”区域研修活动

浏览数量:3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尧辰路分校     发布时间: 2025-10-30      来源:本站

  

 

  

   金风送爽启新程,立德树人谱华章。 20251028日,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尧和路分校迎来了一场以“参与·融合·内生:跨学科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新样态”为主题的区域研修盛会。活动由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主办,栖霞实小尧和路分校承办,全区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共探德育课堂新样态。  

校领导开场致辞:锚定“弘毅承责”,共绘育人蓝图

  活动伊始,栖霞实小魏辉校长发表热情洋溢的欢迎辞。魏校长指出,本次研修活动是学校探索“知情意行”闭环育人模式的一次生动实践,旨在通过跨学科融合,激发学生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为新时代德育课堂注入新活力。他呼吁与会同仁携手并肩,共同探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新路径。  

课堂展评:沉浸体验,厚植家国情怀

  活动以两节精品课例拉开帷幕。朱姝玉老师执教的《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一课时,以“一一的旅行”为主线,通过拼图游戏、疆域知识竞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知祖国辽阔疆域,感悟台湾与大陆不可分割的血脉联系。律丹丹老师执教的《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二课时,则以地理视角解码文化密码,从《青藏高原》到《洪湖水,浪打浪》,学生在旋律与画面的交织中触摸山河脉络,建立对南京“山水城林”的深度认同。课堂既有知识的传递,更有情感的浸润与价值的塑造。课堂打破单一学科的教学边界,融入音乐元素,既用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知识记忆,又通过学科联动让课堂既有知识的广度、情感的温度,更有跨学科整合的深度。

专家引领:理论赋能,共话育人新篇

  随后,栖霞实小张玥主任带来微讲座《立德树人的新实践:构建“参与·融合·内生”的道德与法治新课堂》。她提出道德与法治课堂需打破学科壁垒,通过“参与激发热情、融合拓宽视野、内生凝聚动力”的闭环设计,实现知识向行为的转化。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季静仪老师则以《地理题材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落地》为题,结合课例剖析地理知识与法治观念、责任意识的融合路径,为五育并举提供方法论指导。

  活动最后,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陆晔老师作总结点评。她高度评价课堂实践:“既体现了‘弘毅承责’的校本品格,又在沉浸式情境中实现了价值引领与行为导引的双重目标。”这种将法治观念与爱国情感深度交织,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内化的教学艺术,正是“如歌品德”所倡导的——让品德教育如清泉般润物无声,如旋律般触动心灵,最终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陆老师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今天的课堂正是对这一任务的生动诠释,它让我们看到了如何通过跨学科的融合与创新,让品德教育之歌更加嘹亮,更加深入人心。

  

当《大中国》的歌声在课堂回荡,当学生手捧拼图凝望山河,当法治观念与爱国情感交织共鸣——教育的意义已超越课堂边界。栖霞教育人以“参与”唤醒心灵,以“融合”拓宽边界,以“内生”滋养品格,正书写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答卷。

 

撰稿:郑 

摄影:龚天旭

编辑:倪 

一审:倪 

二审:李 

   三审:夏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