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36 作者:尧辰路党支部 发布时间: 2020-01-17 来源:本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途径。在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深入总结学雷锋实践活动,是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力量。踏着时代的旋律,与文明同行,这不仅能够激励几代人健康成长,还能持续不断地引领社会风尚、凝聚和释放社会的正能量。栖霞区实验小学尧辰路校区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学雷锋志愿服务的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始终保持志愿服务与学校发展携手同行,与南京市中小学“弹性离校”工作、“护学岗”工作相结合,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爱在六点后”——每天六点“弹性离校”结束过后,党员教师看护少数家长仍然没有来接的学生,展示了支部志愿服务的独特魅力。
“爱在六点后”志愿服务团队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休息时间,在不计报酬、不求名利的情况下,积极参与活动,体现出高尚的奉献与友爱精神。
学校成立了以夏春美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每学期开学支部委员进行讨论,紧扣“爱在六点之后,做好学生服务”的主题,做好志愿服务计划安排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学校党支部在每月一次的支委会中,根据一段时间开展的情况,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安排部署整改落实工作,优化工作的思路和机制,不断增强工作的实效。
根据支委会讨论的计划,统筹安排。在开学初全体党员大会上,学校将党支部每学期“爱在六点后”的工作做细致地安排,党员教师都能积极响应。党支部为了让活动开展的更加有实效,制定“志愿服务岗”安排表,在学校的党支部QQ群内公布,提醒党员同志按时参与,做好考勤工作;支委委员每天要检查党员护导到岗情况,并及时在党员QQ群内反馈。
“爱在六点后”,志愿团队服务项目特色展现
在长期的志愿服务工作中,逐步完善并展现出项目的特色。
“爱在六点后”的初期,志愿服务局限于每天六点过后,党员教师看护少数因家长不能按时来接的学生,每一位值日党员教师只是六点后按时到岗,做好点名,然后做好看护工作,并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作业进行适当的答疑解惑,将最后一名学生交到家长的手中,方才离校。
慢慢地,结合我校的特色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有了新的内容。如我校的“足球”特色社团,社团成员都要参加训练,尤其遇到要参加比赛时需要加强训练,因而有时会耽误一些主课学习课程或是家庭作业不能及时跟上老师的进度,家长对于孩子参加训练可能影响学习成绩有了担忧,这时,“爱在六点后”服务团队更新服务内容,解决实际困难,每周固定三天的晚上6点10分到7点10分在成员训练结束后,安排语文、数学、英语党员骨干老师各一名,集中进行学习辅导。为使服务活动顺利开展,学校党支部要求辅导的党员骨干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把辅导活动落实到实处,针对这些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培优辅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除了帮助学生检查作业外,老师们还进行了一对一辅导。针对一些六年级毕业班学生,老师们在辅导时还着重教他们如何梳理旧知识,进行有效复习。
在帮扶过程中,老党员还向年轻党员教师提出建议:我们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文明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真正做到用行动来诠释奉献精神。
“爱在六点后”,不仅吸引着党员教师积极投入到志愿服务中来,一些非党员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也被吸引加入,“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服务精神已在尧辰路校园蔚然成风。发扬志愿者“无私奉献、助人自助”的精神,将“爱在六点后”志愿服务团队的活动生机勃勃地开展下去。
“爱在六点后”,志愿团队服务项目温情四溢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我们值班党员教师发现参加“弹性离校”六点结束后还在校的学生,作业基本上已经完成,但是家长又没有来接的“真空”情况。根据这种情况及时整改,我们想出了一系列的好办法:提供书籍阅读、影片欣赏等,让“真空”变成“真情”。党支部还根据季节、气温的变化及时调整学生等候家长的教室。
“爱在六点后”,保障了学生的安全,又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赢得了家长们对学校工作的认可。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我们尧辰路校区党支部“爱在六点后”志愿团队以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推动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蓬勃发展为契机,虚心学习先进经验,对标找差,持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做到“学雷锋精神,树时代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