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至善实小】基于优秀课例,构建“自能”课堂 ——记栖霞区小学语文低年级专题教研活动

浏览数量:64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尧辰路校区     发布时间: 2024-12-31      来源:本站

1.jpg

2.jpg

3.jpg

冬日共研,催开一树梅香;追梦语文,沉醉一路芬芳。为进一步开拓教研途径、探索“自能”实施策略,1230日下午,栖霞区小学语文低年级基于优秀课例,构建自能课堂专题教研活动栖霞区实验小学尧和路分校举行。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教育科研处小学语文研训员黄文峰主任江苏省特级教师、栖霞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巫新秋副校长,栖霞区实验小学尧和路分校邹洁副校长,栖霞区实验小学教导处任敏主任以及栖霞区小学全体二年级语文教师一年级语文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

第一节课由栖霞区实验小学尧辰路分校高夏青老师执教《狐假虎威》第一课时本课生字较多老师巧妙运用图片、做动作等直观趣味的方式,将汉字的音、形、义巧妙结合起来,激发学生自主识字,并以“整进整出”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注重故事情境的完整性,引导学生在随文识字中感受课文内容的趣味,读出狐狸和老虎不同的表现。

第二节课由栖霞区实验小学尧和路分校朱丽娥主任执教《纸船和风筝》的第一课时。和前面的课文相比,本课最大的特点是全文没有注音,对学生自主阅读有一定的挑战。朱老师以猜字游戏趣味导入,巧妙渗透猜字方法,并通过任务驱动,紧扣故事情境随文识字,在多形式和多层次的朗读指导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初步感受松鼠和小熊之间美好的情谊。

第三节课由栖霞区实验小学前塘路分校钟莉老师执教《纸船和风筝》的第二课时。钟老师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体会“漂”和“飘”的不同意思,感受“漂哇漂”和“飘哇飘”在表达上的作用,并相机链接学生真实生活,引导学生在情境迁移中品味语言、体会情感、锻炼表达。

三节课例展示栖霞区实验小学尧化门街分校章秀子老师做《构建‘自能’课堂,赋能儿童成长》的主题汇报。章老师结合三节课例,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创设情境激发自能 ;二、设置任务驱动自能 ;三、搭建支架体验自能 ;四、习惯培养助力自能。她强调语文课堂应“激发自主,培养能力”,让儿童成为“学习的小先生”。

随后,三位执教老师在沙龙研讨中分别就如何突破文本教学重难点的不同方面介绍了他们磨课过程中学习优秀课例后的反思和收获。

沙龙研讨后,巫特对三节研讨课进行点评就教研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巫特认为基于优秀课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名师课例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低语课堂“自能”学习提供了策略和路径一节课的磨砺过程也是一种学习各位老师在反复试上、调整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也不断成长。巫特最后强调,低年段的课堂上更要以人为本,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活动最后,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黄文峰主任对本次教研活动作总结指导。黄主任指出:教学生字时,教师要关注汉字本身的特点和汉字在这篇课文里独特的价值,从这两个方面设计随文识字的方法和目标,让汉字本身的特点、文本内容以及孩子思维的发展有效融合。黄主任强调:优秀课例一般要经历三个过程,首先是自己先备课,明确教学中不完善的地方;其次是学习课例,不断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是改进课例,学会融会贯通。黄主任鼓励低语老师们多学习,多实践,将“学”和“用”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学习名师课例的效能。         

“教而有研则深,研而有悟则进”,本次教研活动为栖霞区小学语文低年段教师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通过优秀课例的示范引领和深入研讨,师们对 自能课堂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也明确了“学以致用”的名师课例学习价值取向。我们将积累教学经验与成果,开启教研探索新征程。

撰稿:陈 

赵学晶

摄影:单梦文

 

编辑:任 

一审:任 

二审: 

三审:巫新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