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至善实小】 结构化视域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初探 ——栖霞区实验小学尧化街分校承办区数学教研活动

浏览数量:15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尧辰路校区     发布时间: 2025-10-15      来源:本站


   

十月栖霞,金风送爽,丹桂的馥郁与校园的书香交织成动人的秋日序曲。20251014日下午,一场聚焦小学数学教学提质、赋能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活动,在栖霞区实验小学尧化门街校区举办。区教师发展中心陈新涛老师、栖霞区实验小学陈玉梅书记,尹海莲副校长以及中片共同体四年级数学教师及栖霞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数学教师共同参与了本次教研活动。

首先,由栖霞区实验小学尧化门街分校潘学超主任带来了一节精彩纷呈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公开课这种以生活情境为依托的导入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也让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通过数据整理、探究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对比不同的信息统计方式,帮助学生构建起对统计知识的完整认知

 继潘学超主任的精彩课后,朱平老师带来第二课时《分段整理数据》。课堂以“服装店尺码风波”为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明确分段需“不重复、不遗漏”,并通过小组合作整理身高数据、对比不同分段统计表,理解“分段越小越准确”的特点。同时结合四年级国测介绍身高指数的分段知识,以及视力统计等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分段整理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

第三节是课由金陵小学兴智路校区的张佳慧老师执教的《平均数》。教师以“四年级两个班套圈比赛”为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想、写、说”三步探究如何比较班级整体水平,进而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移多补少”和“先合再分”两种方法,让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式,并深入剖析了平均数代表性、虚拟性、区间性、易变性的特点。随后,通过“羽毛球队平均身高辨析”“踢毽子比赛数据应用”等活动,让学生在辨析与实践中巩固知识,提升数据分析与问题解决能力。

课例展示结束后,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陈新涛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专业的点评。首先,陈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教研团队通过多轮精细打磨课例,精准落地新课标理念,以“简约高效、素养导向、儿童视角”的设计探索单元整体教学,呈现出优质课例并为区域实践提供清晰范本的工作成果。陈老师还指出备课需“由浅入深读厚教材”、授课应“深入浅出留白学生”,倡导设计贴近学生认知的活动与“儿童化板书”。

未来,我们将把“深挖教材内核、留白课堂空间”的理念融入日常备课,以儿童视角设计每一个活动,用更灵动的对话倾听学生思维,在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索中不断打磨课堂、提升自我,让数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的生长与素养的培育,努力让每一节数学课都既有“干货”又有“温度”。

 

 

撰稿:戴娜

                                         摄影:时琦

编辑:赵丽芸

一审:赵丽芸

二审:尹海莲

三审:夏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