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7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尧辰路校区 发布时间: 2025-05-30 来源:本站
为深化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性探究,提升学生工具应用能力与模型思维水平,2025年5月29日,栖霞区实验小学尧辰路分校与前塘路分校科学组全体科学教师开展了以“基于模型建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小学科学课例研究”为主题的本学期第五次校本研修活动。活动通过课例研讨、理论分享、深度研讨等形式,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落地路径。
首先王垚老师执教了《认识工具》一课,以“为翻新木围栏制作样品”这一生活化任务为驱动核心,巧妙构建学习链条。课堂流程为:任务驱动,聚焦需求;观察特征,理性选择;动手实践,验证优化。整堂课以任务为锚点,将工具认知融入真实问题解决过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与实践能力。
随后,刘莹老师分享了专题讲座:《低年级学生科学模型建构能力的培养》,深入剖析了低年级学生模型思维发展特点与教学策略。她强调,模型建构是科学思维的核心,教学中需引导学生在简化、类比与表达中逐步建立对复杂事物的理解框架。刘老师结合丰富案例,为老师们提供了在观察、描述、简易制作等活动中渗透模型思维的实用方法。
最后,老师们围绕课例与讲座展开深度研讨。万菲老师提出建议在“选择工具”环节增设小组交流与思辨。刘莹老师认为课后可引导学生对比课堂制作的围栏模型与真实围栏的差异,探讨如何改进模型,实现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双重进阶。
科学组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探索以任务驱动实践、以模型深化认知、以反思促进思维进阶的教学模式,在“做思共生”中扎实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探究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撰稿:周 倩
编辑:万 菲
摄影:万 菲
一审:万 菲
二审:王 娇
三审:袁 甫